「逆旅‧1949」臺灣戰後移民文學特展 臺文館登場

國立臺灣文學館「逆旅‧1949」臺灣戰後移民文學特展,獻給1949年以為只是暫時退守的外省軍士、眷屬、他們的後代,以及在臺灣共同生活的所有族群,來到臺灣70年的所謂「外省文學」,即日起至2019年12月22日,在臺文館展覽室D展出,歡迎參觀。

 

臺灣文學館考察外省作家們在臺灣幾十年的書寫歷史階段,找出外省族群不同階層的境遇,以及與其他省籍族群的互動,更重要的是,以文學表達出來的文字,希望觀眾看到文字時,能感動體諒,豐富知識層面,在面對政治議題之時,因為特有的人稱視角轉動而能換位思考,更能讓臺灣的所有人緩和衝突。

 

 

展名「逆旅」兩層意思,一是字面的,一段充滿橫逆的旅程、二是古老的本義,如李白《春夜宴桃李園序》「夫天地者,萬物之逆旅也;光陰者,百代之過客也」寓含,一棟接待過客的旅舍,正因為這座島上的每個人,其實都只是先來後到的移民過客,因緣際會而聚在一起。

 

臺文館此次商借展品得到多方鼎力相助,包括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「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」的老兵返鄉運動文物,以及澎湖山東流亡學生案的影音記錄片。

 

1987年臺灣開放大陸探親前夕,「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」成員推行運動時穿著寫有「想家」、「白髮娘、盼兒歸,紅粧守空帷,三更同入夢」等字句的活動上衣也在借展文物之列。借自南瀛眷村文化館的珍貴眷村文物,則是見證當時政府對於來臺軍民在物資及言論自由上的高度管制。

 

 

臺文館亦向國家電影中心、中研院胡台麗研究員、紀錄片導演黃孫權,以及黑手那卡西工人樂隊(已解散)創始團員之一楊友仁取得相關時期的影音授權,讓觀眾透過紀錄片、音樂欣賞,感受彼時貧富差距、階級對立、利益衝突之源。

 

70年了,臺灣必須停止籠統的「老芋仔」、「外省人」、「老兵」的刻板印象,他們一起承受一個荒謬的巨變,卻極其迥異地展開生命歷程。

 

 

本站聲明: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繫我們,我們將及時處理

 

【精選推薦文章】

各種產業對於商品防盜解決方案有哪些?

想知道為什麼大多零售百貨業者採取EAS商品防盜系統呢?

EAS商品防盜是否能有效警示嚇阻竊盜行為?

「逆旅‧1949」臺灣戰後移民文學特展 臺文館登場